齒列就像一齣精彩的舞台劇,少了一顆牙,少了一個主要角色,不僅影響整體演出,也讓其他牙齒承受額外的壓力。無論是年長者或年輕人,抑或是因外傷、牙周病或年齡增長導致的缺牙問題,對口腔及身體的影響都不容忽視;因此,及時處理並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,是重建咀嚼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。
缺牙的影響:當一顆牙掉了,問題卻越來越多
缺牙不僅是吃飯不便那麼簡單,長期不治療可能帶來一系列口腔與全身健康的問題。例如,缺牙可能導致咀嚼效率下降,進一步影響消化功能與營養吸收;此外,缺牙部位周圍的牙齒可能因失去支撐而傾斜或移位,對咬牙也會過度生長,進而引發咬合不正,增加蛀牙與牙周病的風險;更嚴重的是,齒槽骨在缺乏刺激下會逐漸萎縮,這不僅影響後續的全口重建與植牙難度,還可能讓臉部輪廓看起來塌陷或老化。因此,儘快處理缺牙問題,不僅能保護剩餘牙齒,也能避免更大的健康隱患。
常見缺牙治療方式:植牙、牙橋與活動假牙差在哪?
當面臨缺牙問題時,治療方式並不只一種,也沒有所謂的最佳解,而是需要經過醫師詳細完整的術前評估,並根據患者需求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,才能有效重建口腔功能並提升生活品質。接著我們就來看看幾種常見的缺牙治療方式吧。
人工植牙
人工植牙是目前相當熱門的缺牙治療方式,主要是將植體(類似牙根的角色)植入齒槽骨,並與骨頭穩定整合後再裝上牙冠,以提供相對穩定的咬合能力及自然擬真的外觀效果。植牙手術適合希望有真牙體驗且長期使用穩定的患者;不過植牙除了費用較高,也由於會使用到侵入性手術,因此術前評估非常重要,尤其對齒槽骨條件不佳的患者,可能需要補骨手術以確保植體的穩定。
傳統牙橋
牙橋是以鄰近的健康牙齒為支撐,在修磨至適當大小後,套上三顆相連的牙套以填補中間的空洞區域。相較於人工植牙,牙橋的治療時間短且不須進行手術,價格也相對親民,是預算有限,或因口腔、身體條件不佳而無法做植牙時的好選擇。然而,牙橋需要磨損鄰牙以作為支撐,因此會犧牲部分健康齒質;此外,牙橋本身的清潔難度偏高,如果沒有使用適當工具徹底潔牙,很容易造成鄰牙蛀牙或牙周疾病。
傳統活動假牙
如果是大範圍缺牙,且因為各種因素難以進行植牙相關的全口重建療程,那麼傳統活動假牙或許就會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。活動假牙好處在於療程相對單純,以全口重建來說是價格也較為實惠,但其穩定性與舒適度可能較為不佳,長期使用也可能會使牙齦萎縮及齒槽骨流失,雖然活動假牙使用體驗不是那麼良好,但至少能提供基本的咀嚼及維持臉型等功能,再怎麼樣都比缺牙不補來的好。
在口腔健康意識及審美觀念抬頭的現代,缺牙治療已經不僅僅是將牙齒裝好,對美觀更是有所要求,所以能兼顧功能及外觀的療程已經逐漸成為許多患者的優先選擇;桃園中壢的愛菲爾牙醫診所廖朝民醫師,不僅擅長植牙手術及其他缺牙療程,還堅持將「善與美學」融入尖端牙科技術,在重建患者口腔功能的同時,也能打造和諧又迷人的專屬齒列,讓牙齒用的放心笑的開心。